”我是否需要留学“?
很多人会遇到这个问题,也试图从形形色色的故事、论坛或书籍中寻找答案。如果您发现找到的答案反而更令人扑朔迷离,那么园主只想轻问:“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易言之,何妨先放下纷纷扰扰各家观点,而先来认真思考下下自己成长历程,看看自己的兴趣所在、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各领域的优势弱势(可借助SWOT分析),以期进一步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很多人对自己的未来迷茫,或认为未来太不确定,或认为谈理想是奢侈。不论他们如何看他们自己,请静心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园主深感赞同。在您回顾自己既有种种思想、情志或心理的时候,不妨结合这些思想、情志或心理产生的客观背景环境来进一步分析,能收更深度思考的效果,得出更成熟的结论。
这篇文章,邻园期盼的读者是申请读本科或者申请读研究生级别的,因此相信您至少读完过国内高二。或许现在您在读专科院校,读本科大学,抑或已从高等学府毕业多年(园主曾给两位毕业后长达8年的在职人员写研究生申请文书)。那么,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找到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现在已经到时候了。
在学校的最后一段时光来临的时候,最令广大学子痛楚的,莫过于对未来的选择了。一少部分学霸级别的同学,可以轻易地选择继续深造,无论是在国内考研或国外留学。还有一部分同学,干脆选择了创业。而还一部分数同学,看到社会现实的就业困境后,也试图通过考研或留学来增加自己未来进入职场的砝码。
邻园认为,盲目地追寻留学热是不应该的,这种学生在大洋彼岸可能会虚度年华。只有您明白自己人生路去往何方后,才能更科学地思考是否需要留学,才能更准确判断,留学究竟是不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说到“自己的人生”,园主想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想到传统中国的浓厚的家庭家族观,想到一篇名为 “Thoughts From the Daughter of a Chinese Mother” 的文章。文中有这么一段话:
“But the next generation of kids grow up spoiled by Western notions of self-actualization, and throw away generations of hard work to become idealistic artists, and organizers, and reporters. ”(Julianne Hing)
是啊,随着西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下一代中国人更多地拥抱西方文化,追求自我本位的理想主义, 放弃祖祖辈辈辛勤奋斗的汗水而积蓄的事业,而从事自己喜欢的如艺术家、记者等职位。结合这篇文章给的启示,邻园建议您在定位人生目标的时候,谋求一个在主观意愿和客观条件同时允许情况下的可行目标。
从自身体会和过去咨询统计数据来看,园主认为,任何一个读完过国内高二的孩子都已经具备了独立确定这个目标的思维判断能力。倘若读者实在觉得自己大脑思辨能力依然火候不到,不妨让家长老师和亲朋好友一起来帮助您完成自我定位。当然,如果要走商业化的路线来确定目标,那就是最常见的去留学中介咨询顾问了。如果咨询了那些中介顾问后依然疑惑不解,可以尝试发邮件给园主,园主如适逢空闲,乐意帮助指点迷津。
不论那种情况,目标既定,您应该可以做出抉择,留学是否可以作为实现人生目标的途径。这,也是邻园对“我是否需要留学?”的回答。